楊梅在冬棗大棚內了解果樹長勢。
今年48歲的楊梅,是帶領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“領頭羊”。她是全國勞動模范、西安市閻良區(qū)閻誠脆棗專業(yè)合作社的技術員兼工會主席。在當地村民眼里,她就是帶領大家在深愛的土地里播種希望的人。
早在2007年,楊梅所在的武屯鎮(zhèn)溝王村并沒有多少人種植棗樹。起初她嘗試種植相棗,由于市場和產量不樂觀,她又轉變種植模式,將相棗嫁接成梨棗,再從雪棗到現(xiàn)如今的冬棗,經過不斷摸索,她將種植甜瓜的大棚技術應用到棗樹種植上。同年,膽大心細的楊梅還研究出適合棗樹生長的鋼架大棚,通過合理控制棚內溫度、濕度來模擬自然環(huán)境下的生長條件,在環(huán)剝方面也借鑒蘋果樹環(huán)剝方式,這樣一來,樹干上的養(yǎng)分就不會在秋冬時節(jié)回流到樹根。不僅如此,楊梅還為棗樹實施有機肥,保證冬棗的品質。
2012年,閻誠脆棗專業(yè)合作社成立了。在楊梅的號召下,總人口3000多人的溝王村近三分之一的農戶都開始種植棗樹,土地從起初的3畝輻射到現(xiàn)在的3000多畝,帶領200多戶村民一同致富。在發(fā)展冬棗的同時,楊梅還研究櫻桃的種植,并在2018年獲得西安櫻桃評優(yōu)大賽金獎。
“農業(yè)人人都能做,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好,想要真正做好農業(yè),就必須下大力氣。”楊梅的愛人楊學紅說。合作社里的棗樹,哪棵樹產量高,哪棵樹受過傷,夫妻倆都能津津樂道。
為了更好地推動冬棗產業(yè),楊梅免費為村民發(fā)放樹苗、建設鋼架大棚、提供恒溫冷庫,社員的冬棗畝產量大幅增加,收入也翻了一番。
無論走多遠,楊梅都不忘貧困的鄉(xiāng)親們。從2015年至今,她為白血病、腎病患者捐款,為貧困教師購買家電,為貧困戶購買大棚鋼架,資助金累計20余萬元。還為貧困戶及合作社職工辦理小額意外保險,為貧困戶建設冬棗產業(yè)園區(qū),讓他們共同參與勞動生產,并通過勞動獲得收益。
“身邊的那片田野啊,手邊的棗花香……”土地在楊梅心中深深扎根,她已離不開這片棗園。在她看來,再多的榮譽也抵不過一戶村民豐收的消息。只有想為、愿為、敢為,才能帶動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,生命才有意義。
實習生 王詩婕
關注公眾號,隨時閱讀陜西工人報